原标题:今年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3.2万余件,涉及金额5.7亿元,滨州——382名“和事佬”成社会和谐润滑剂
“叮……您有一笔8万元的转账成功到账,请注意查收!”12月20日,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枣农李传宝的手机上传来信息提示……随着这笔赔偿款的到账,一起涉及3个乡镇37户枣农、受损冬枣树面积260余亩的损害赔偿纠纷,在沾化区司法、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联合调解下平息结案,近百万元的赔偿款到位。
作为全省首个实现县乡专职人民调解员和行政复议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市,通过构建“大复议、大调解、小诉讼、小信访”工作格局,滨州市活跃在各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正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给人民群众带来安全感的重要力量。
把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挺在前面,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筑牢社会稳定防线。近年来,滨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不断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滨州市荣获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健全组织网络,筑牢“大调解”工作体系基石。滨州市共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3762个,各县市区全部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构建起纵贯县、乡、村(社区),横联各行业、专业领域的人民调解网络。扎实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在医患、交通事故、金融、婚姻家庭等领域全覆盖,推动在产业园区、商会组织设立涉企调解组织,切实助力民生保障和营商环境打造。出台《关于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健全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指导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10个部门率先建立了行政调解组织,切实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重点突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大调解”智力屏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县级矛调中心不少于5人、乡镇(街道)调委会不少于3人的标准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不断壮大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使基层司法所实现“3+3”的人员力量配备。充分利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人员力量,充实人民调解法治力量,在全省率先实现县乡人民调解员专职化全覆盖。立足专业化,积极吸纳法律服务工作者、医生、专家学者和退休法官、检察官等担任调解员,努力改善队伍专业结构。定期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健全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等级管理、名册管理、违规惩戒制度,规范队伍管理,促进依法依规调解。同时,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增强调解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全市38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到岗从事基层调解工作,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群众中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纠纷。
多部门协调联动,切实提升调解实效。滨州市深化平台共建,司法、公安、信访、法院等行业部门联合,共同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力整合各类资源,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完善程序衔接,将非诉讼方式作为化解纠纷的首选,建立健全诉讼、信访、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和解、法律服务、仲裁与人民调解的对接联动机制,完善诉调、访调、诉访、公调、检调衔接程序,切实提高了矛盾纠纷非诉讼解决效率。加强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的衔接配合联动,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疑难复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探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家事纠纷联合调解工作室三家诉前调解工作室,为诉调对接再添新助力。全市开展村(居)法律顾问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推荐237名村(居)法律顾问进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了信访和诉讼案件的发生,社会和谐度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全市376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38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共调处矛盾纠纷3.2万余件,涉及金额5.7亿元;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314件,涉及金额230余万元。
记者 王凯
通讯员 郑晓晨 报道
精彩瞬间
“一对一”为居民把脉问诊 信新相映携手海慈专家服务团走进社区
由于西吴社区老旧小区较多,中老年居民占比较大,为了.........辽源路街道开展便民服务大集 志愿者连续三次为居民“粉丝”磨刀
“打磨的刀具和剪子太多了,现在只要用手一摸,怎么打.........与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