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级新闻网站
< 返回专题

货款纠纷案——背靠背调解事半功倍

2021-01-08 16:21
来源: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

原标题:【人民调解进行时】货款纠纷案——背靠背调解事半功倍

货款纠纷案

案例简介

曾某向陈某购买聚丙烯材料,双方因为相互熟悉而没有签订书面合同,通过微信交流确定了价格,后双方因结算价格存在争议而产生纠纷。

陈 某

聚丙烯的单价是3680元/吨,我有微信聊天记录的。

陈某提供的双方微信聊天记录显示,陈某报价为3680元/吨,但聊天记录上并没有曾某表示同意这价格的文字回复,仅有双方语音通话的记录。

聚丙烯的单价是2680元/吨,我们双方是在微信语音通话中确定的这个价格的。

曾 某

可是,微信中是有通话记录的显示,但是当时的通话内容并不清楚。

为证明自己的抗辩主张,曾某提供了当时其他供应商报价为3200元/吨的聊天记录,并表示其选择陈某的高价材料不符合常理。

曾某还提交了由熟人主持双方协商的视频。视频中显示,当时曾某补贴了陈某5万多元之后,陈某说“这个钱就算是还清了”。

陈 某

当时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曾某将货款快点还清,并没有仅要求曾某仅付5万多元的意思。

调解过程人民调解员在认真研究双方提交的证据后,发现双方均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自己的主张,决定从现实出发,分别做双方的调解工作,促使双方降低预期,从而达成和解。

一方面,人民调解员向陈某分析视频的内容,指出该证据可能对她不利。

另一方面,人民调解员告知曾某,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当时双方约定价格为2680元/吨,则可能会按当时的市场平均价格来确定结算价格,但当时的市场平均价格偏向陈某的报价,这对他也是不利的。

经过反复协商后,双方均作出了一定的让步,最终达成和解,并当场履行完毕。

调解经验

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方式是这个案件调解的亮点。

对于无法查明事实的案件,分析原被告双方提供的证据之后,找到证据中的瑕疵,有针对性地分别和当事人谈。背靠背的调解工作给了当事人畅所欲言的机会,也更能给当事人具体分析证据,耐心解释证据瑕疵会带来怎么样的不利后果,给出全面的调解建议和意见。结合以往案例,尽量缩小双方的心理预期,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精彩瞬间

开学迎来乘车高峰 城阳巴士志愿者文明引导乘客乘车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交车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

市北巴士四分公司与庄子社区签约共建 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

2月12日,青岛公交集团市北巴士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党.........

371路“元宵情”主题公交上路 助力糖球会喜庆氛围

不少市民刚一登车就被车窗上展示的传统民俗文化吸引,.........

信新相映走进唐山路社区 穿马扎服务又添“新面孔”

不仅如此,他还在网上找来各种教学视频,跟着视频一点.........

与爱同行